五年前,即2015年的5月23日,美国数学家、博弈论大师约翰·纳什遭遇车祸去世,终年86岁。

纳什生于1928年,长期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因为对博弈论的巨大贡献,他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根据他的经历改编而成的电影《美丽心灵》则横扫200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多项大奖。到86岁高龄之际,他又从挪威国王手中接过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阿贝尔奖,成为史上唯一一位诺贝尔奖和阿贝尔奖双料得主。

天才留下的理论

对于博弈论来说,这位天才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在他年仅22岁时,就提出了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纳什均衡是一种策略组合,在这一组合中,每个参与人的策略是对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最优反应。由此,从自身利益出发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愿意改变其策略。

富国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吧_混合策略纳什均衡_混合均衡政体

不少学者认为,“纳什均衡”使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陷入尴尬。在“看不见的手”理论中,利己主义的理性行为被认为最终可以使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但在“纳什均衡”中,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收获了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后果。

不过,我们也无法由此得出绝对相反的结论。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艾比林(Abilene)小城就出产了一个“艾比林悖论”(Abilene Paradox)。该悖论讲述了一个得克萨斯家庭的故事。四名家庭成员均从利他主义的动机出发,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对方福利而放弃自己的福利,最后落得没有一个人最终获利的结果。

构建全新的视角

这样的悖论其实还可以延伸出很多。

一个似乎为人普遍接受的看法是,西方文化更倾向于强调个人价值。但如果你是一位交响乐爱好者,你也许会发现,交响乐那和谐、动听的旋律似乎在告诉你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自己其实也许应该算是更具“集体主义”性质的音乐。那么,更倾向于个人价值的文化背景,与更倾向于集体价值的文化艺术,经由什么样的机缘,实现了如此完美的结合呢?

推而广之,为什么是在缺少“大一统”观念,更倾向于认同地域性价值、民族种族性价值、社团性价值的文化背景中,反而日益形成着全国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为什么是在形同散沙、虚拟存在、价值各异甚至价值冲突的个体中,而不是在结构严密的系统中,反而形成了一个超越国界的互联网世界?

所以,纳什均衡的突破,其意义更多的并不在于这样或是那样的悖论,而是它超越了从前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势,建构了一种全新的观察角度、思维模式、解读架构、语言体系,为我们研究经济、社会、政治现象等等,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一段广为引用的评价来自克瑞普斯(Kreps,1990)《博弈论和经济建模》一书的引言:“在过去的一二十年内,经济学在方法论以及语言、概念等方面,经历了一场温和的革命,非合作博弈理论已经成为范式的中心……在经济学或者与经济学原理相关的金融、会计、营销和政治科学等学科中,现在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不懂纳什均衡能够‘消费’近期文献的领域。”

为国际关系研究注入更丰富的内涵

然而,纳什均衡并不意味着博弈各方总收益或总体效用的最大化。在博弈进程和博弈研究中,纳什均衡是一种状态,也是另一个起点。从这里开始,路还很长,世界还很广阔。这样的例子,在有关国际关系的研究和讨论中很多。

例如,我们可以讨论博弈本身就蕴涵或者可能导向合作的问题,“博弈”和“博弈论”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冲突”和“冲突论”。这种简单的等同,恰恰倒可能是对“博弈”和“博弈论”的最大误解。纳什曾经来华演讲,其题目即为“通过代理来研究博弈中合作”。事实上,正视和研究国家间的利益博弈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博弈论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透视国家间的冲突,也同样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国家间合作,提供了一把“智慧之钥”。

又如,博弈论内在地要求大量地讨论游戏规则问题,强调更加规范的国际环境更易于达成合作。世界各国希望建立国际制度的最大动力,正是为了减少国际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从而为国际合作提供更大的可能,为全球治理注入更广泛而深刻的内涵。

再如,国家间博弈中的任何决策,其最终立足的当然是国家的实力。不过,基辛格认为除了维持力量均衡外,还要推广所谓美国的观念和价值。“软实力”的概念由此逐步被引入。而今,软实力研究早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显学”。

所以,如果说现代国际关系不断拓展、深入着“战略新边疆”的话,那么博弈论研究的领域则无疑涉及全球范围内国际合作的新边疆、国际规则制定与全球治理的新边疆、国际软实力竞争的新边疆等等远为丰富的话题。

作为世界顶级数学家和博弈论大师,纳什应该是这个世界“最会算计”的人;然而,以他为主人公原型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却叫做《美丽心灵》。博弈论研究以“效用”(utility)计算始,以默契达成终;以“策略”(strategy)权衡始,以规则制定终——或许这也算是对纳什思维方式的一种“特色解读”吧。这样的“特色解读”,又何尝不是对纳什的一种特别的纪念。

作者系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主要内容原载2020年5月7日中宏网)

来源:2020年5月27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1期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设计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iyuanshu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