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略得当法

详略是文章谋篇布局的基础。“详“,就是用笔多,写得细,全面深刻地表现写作对象的内涵、精神。“略”,就是用笔少,写得租。只是简要地勾勒出写作对象的概貌、神态。从内容上讲,就是分清主次,突出主旨。换句话说,详略得当在行文中的表现就是疏密有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合。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l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问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上述选段就运用了详略得当的方法。为了表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具有“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一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喊克家详写了闻一多究《唐诗杂论》的目的和态度。而对闻一多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这两件“做了不说“的事情则略写,粗略地表现了他的实干精神。

那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呢?

第一,要根据主旨的需要来安排详略。能表现文章主皆的材科应详写,与主旨有关但只起到辅助、陪衬作用的材料则应略写。

第二,要根据体裁的需要来安排详略。一般情况下,写人记叙文,凡是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行为、动作、心理、语言等要详写,有人物参与的事件过程则要略写。写事记叙文,凡是表现重要意义或启示的事件要详写,事件的发展过程则要略写。写场景记叙文。“点”要详写,“面“要略写。小说中情节的高潮部分要详写,情节的发生了发展、结局部分要略写。议论文中的说理分要详写,证明论点的论据要略号。

第三,要根据读者理解程度的需要来安排详略。凡是读者熟悉的、易懂的就略写,反之就详写。

我的小学语文老师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有一位老师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他姓夏,40岁左右,我们都习惯称他为-夏老”。夏老身高中等,鼻梁上始终架着一副厚眼

镜,经常穿着一身黑西装,一股俊秀之气常常洋溢在夏老脸上。

进入四年级以后,语文阅读的难度逐渐加深,绝大部分同学都感觉语文跟不上,夏老为了让大家打好小学语文基础,不断地想办法,找资料,加强语文阅读讲解和练习。每天早自习,夏老总会挤时间给我们“开小灶”,带领我们朗读课文、品析词语、理解句子、分析写法……上课时,夏老常常从课文的写作背景人手,将作者的主要经历笔文章内容相结合,妙睡模生又深入浅出地讲解给我们听,让我们体会到很多平时

根本无法知晓的文章内涵和作者的情感世界。不知不觉中,我们爱上了语文。看着大家不错的

成绩,夏老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进入五年级后,夏老更加认真了。可我们发现,夏老经常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上课时,他边讲边用手按住腹部,脸上显出痛苦的神色。一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陌生的女老师,大家都愣住了。那位老师告诉我们,夏老师生病住院了!原来,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语文成绩,夏老经常牺牲休息时间给我们补课,回家还要照顾高考的儿子,因劳累过度和饮食不规律,导致胆结石急性发作,需要手术,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难过。

但令我们没想到的是,两个星期后的一个清晨,门口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夏老师回来啦!同学们一窝蜂地围上去,争先恐后地询问夏老师的病情,教室里又恢复了往日叽叽喳喳的欢笑声。

夏老既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的益友,五十米摇力赛时,他总在赛道旁为我们加油助威;考试失时,他总用滑稽的声调帮我们查找原因;班级获奖时,他总用地浑的嗓音为我们歇唱…

如今,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和夏老分别也已经两年了。但是,他关爱的眼神,和蔼的脸庞,手拿书本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的身影,拔河时手舞足蹈的样子,无一不在我的脑海里烙下深深的印迹。而且,现在学习语文时,我并未觉得有很大的困难。我知道,这离不开夏老师在小学时为我打下的坚实基础。

夏老师,谢谢您!

【点评】小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赞美了夏老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红烛精神。文中诗兴不作,小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安排详略,详写了夏老师认真负责、乐于奉献的一面,略写了夏老师是“我们的益友”这一面。这样疏密有致、波澜起伏,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明记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瑰。“2019年的那个清明节,我和爸爸成为了络绎不绝的祭祀人群中虔诚的随行者。

在小摊上买了两个又大又红的挂青灯笼后,我们走山路、砍荆辣、趟小溪……才终于爬上了哪陡峭的山坡。

山坡上,有两座墓碑直直地屹立着。爸爸告诉我,这便是曾祖母和曾祖父的安息之地。

我拿起一个挂青灯笼,把它整理顺当,挂在木条上,再用红绳牢牢地煌绕、固定,最后,把木条插在曾祖母的坟头上,挂青灯笼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爸爸拿起扫帚,将墓台仔仔细细地打扫了一遍,又将坟头的杂草清除掉。然后,爸爸教我行拜礼。只见爸爸双能跪在曾祖母坟前,身板挺直,两眼微闭,双手先在胸前合“十”,向下弯腰时。双手左右分开撑地,头轻轻地随在拜台上。按照爸爸的做法,我也行了三个胞拜礼。随即诗兴不作,爸爸站在拜台前深情地给我讲了他小时候受到曾祖母关爱的事情。

爸爸小时候学习勤奋,在曾祖母众多的孙子里成绩最为优异,可曾祖母不能当着17个孙子的面只疼爱爸爸一个人,便找了个让爸爸给她插秧苗的借口请爸爸吃了顿饭。爸爸在水田里插秧苗还不到10分钟,就被曾祖父叫回家吃午饭。

那天,曾祖母炒了七盘菜,煎了6个鸡蛋,炖了一钢腊猪蹄。13岁的爸爸在曾祖母和曾祖父的鼓励下敞开肚皮使劲儿吃着、喝着。直到现在回忆起来,爸爸还时不时地用舌头舔舔嘴唇,好像还在品味着当时的美餐。

说话间,我们也给曾祖父的坟头插上了挂青灯笼,并将墓台打扫干净。我凝望着这两座墓碑,在心中努力寻着我并未见过,但可亲可敬的两位祖辈的模样。对着墓碑,我和爸爸深深地鞠了三躬后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远远地回望曾祖母和曾祖父的墓碑。微风中,只见围石旁的大柏树的树枝正牵着小柏树的树叶,在灿烂的阳光里苗壮地成长!

【点评】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体统的春祭节日,小作者通过叙述跟爸爸祭奠曾祖辈的经历。表达了要孝敬祖先、弘扬孝道的思想感情。

小作者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买挂青灯笼、挂桂青灯笼、扫墓、拜礼、回忆往事、鞠躬返程等祭拜过程;同时,根据读者理解程度的需要来安排详略,详写了祭拜曾祖母的全过程,略写了祭拜曾祖父的过程,疏密有致地展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清明祭祖仪式。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设计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iyuanshu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