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古有民谣谚:“铁链锁孤舟,浮鹅水面游。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这除了因为惠州四面环水地势险要外,还因为惠州有高大城墙的守护,才让惠州历经多次战争从无陷落。
从飞鹅岭腑瞰惠州城,惠州城墙清晰可见
不过这一纪录在民国14年(1925年)第二次东征的炮火之下改写,自有城墙千来以降从未被攻陷的惠州终于破城了。
这里所说的惠州是指旧时的惠州府城,范围大小大致在环城西路、长寿路、南门路、水门路、环城东路、滨江西路之间,惠州明清古城墙也大致延上述道路修建。
清光绪《惠州府志》中的惠州府城图
惠州的城墙始建于宋,后坍塌。明洪武年间惠州再次修建城墙,此后多次修缮,现滨江西路中山公园段的古城墙便是明清遗存。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元惠州路为惠州府,府城之处在宋代已有城墙,但当时惠州城池规模较为狭小,且城墙在宋末倾圮。
明洪武三年(1370年),惠州知府万迪与守御千户朱永分别率军民在宋元故城的基础上扩建城墙。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惠州知府陈继主持扩城运动,以石头青砖砌筑。扩建后的城墙高一丈八尺(约6米),周长一千二百五十五丈(约3903米),有雉堞1840个。共设7个城门(分别为惠阳、横岗、西湖、朝京、合江、东升、合源等七门),门之上有“敌楼”用来观察和射击来到城墙下的敌人。
此后,惠州城城城墙经过多次重修和增筑,到清乾隆年间,府城城墙周长已达约4243米,高约7米
惠州府城北面的城墙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春,江国霖出任惠州知府。由于城垣年久失修,垃圾乱倾乱倒,瓦砾充塞其间,致使城破败无险可守。江国霖之前的几任知府曾谋划重修,都因工程浩大,难以筹措资金而作罢。为此,江国霖上任后设法集郡中十属(指惠州府下辖的归善(今惠阳)、博罗、海丰、陆丰、河源、龙川、和平、长宁(今新丰)、永安(今紫金)及连平州共九县一州)绅富捐修,并自出俸银,最后共得缗钱十余万。
修城开工后,江国霖亲自来往巡视,监督进度和检查质量,寒风酷日未曾间断。历二载,惠州城墙修筑一新,城垣周围一千三百六十丈,高二丈二尺,城基宽二丈;筑瓮城五座,高、厚与主城同;筑城雉堞1614个,每堞广6尺,厚1尺5寸;筑城楼7座,各高3丈4尺,广三楹,可容四、五百人;筑炮台28座,选择地势扼要而置。
新城共开七门,江国霖亲为各个城门题额,分别为平湖门(原大西门)、朝京门(俗称北门),环山门(俗称小西门)、遵海门(俗称南门),惠阳门(俗称大东门)、合江门(俗称小东门)、会源门(俗称水门);他又为座落于西湖与鹅湖之间为城内供水的碧水关题额,曰“廉让之间”。
从归善县城西望惠州府城惠阳门(俗称大东门),门楼前的浮桥是连接府县两城的交通要道,门楼右侧的塔为文笔塔,塔后为府学宫。
遵海门(俗称南门)残存的匾额,现存放于惠州博物馆。
1923年,孙中山命滇桂联军分三路征惠州,围剿与之决裂的陈炯明,动用飞机、大炮强攻惠州城,敢死队在南门外挖地道炸塌城墙20余丈,又被守军击退。被围城半年之久的惠州墙高城厚,依然固若金汤,孙终无功而返。
1925年9月,国民政府发起第二次东征雉堞,10月11日 东征军占领了惠州城郊,13日,东征军发动攻击,主攻北门,炮兵从文星塔山坡上以及飞鹅岭一带猛烈炮击,北门城门两侧城墙被炸崩10余处,经过30小时激战肉搏,惠州城在14日下午4时被完全占领。这是惠州自宋以来第一次被攻破。
被战火摧毁的惠州朝京门
战毕数日,国民政府为杜绝军阀觊觎,永保惠州安宁,同时为筹建公路,决定拆除惠州东、南、西三面城墙雉堞,仅保留北城墙作防洪用。1928年,开始拆惠州城的东、南、西面城墙,筑环城路。
至1929年,东、南、西三面城墙拆毁殆尽,修建了环城东路和水门路,南门路和长寿路,以及环城西路。滨江西路的北城墙,以及平湖门(西门)、小东门两座城门楼得以幸存,不过平湖门和小东门也在1950年代相继拆除。
2005年,一段长约200米的旧城墙在市民惊愕声中被拆除。2006年,兼具防洪功能的仿明风格朝京门及城墙建成。
烟雨中的朝京门
现在,惠州府城幸存的明城墙仅剩滨江西路长约300米的一段。
滨江西路中山公园段的明城墙
2014年,《惠州明清古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方案》(草案)正式出炉,草案显示,明清古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范围北起惠州大桥,南至中山东路,东起滨江西路,西至环城西路和中山北路,总用地面积约7.6公顷。公园从北到南分为“古楼新韵”、“老树明墙”、“残垣漫步”三段。“古楼新韵”以朝京门为核心,“老树明墙”即现存古城墙段,“残垣漫步”则位于文笔塔与合江楼旧址之间。
2015年,惠州成功获批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古城墙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希望它能陪伴惠州走过下一个千年。
本文综合:西子湖畔 网络资料
添加西小浩(blhao0752)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设计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iyuanshu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