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团队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题为“接种两剂灭活疫苗后接种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作为加强剂,显著增强抗RBD反应和抗新冠变异株中和抗体滴度”的研究论文。

pbmc细胞分离注意事项_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_pbmc细胞

他们在单个中心(中国上海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NMCID) 华山医院)进行了这项前瞻性、开放标签研究,在健康成人中使用两剂灭活的全病毒疫苗(CoronaVac 或 BBIBP-CorV)在之前的初免疫苗接种后间隔4-8个月给药,以探索使用25μg蛋白质亚单位疫苗进行第三次加强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ZF2001)。

研究发现,在两剂灭活全病毒疫苗作为“启动”注射后,第三种异源蛋白亚单位疫苗对健康成年人来说是安全且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显著召回并增加了对新冠病毒及变种的免疫反应(第三次给药后 14 天的抗体水平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注射之间不同时间间隔的方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这也是中国研究人员首次发表研究论文评估重组蛋白疫苗作为异源接种疫苗的效果,为建立未来针对新冠肺炎的全球异源接种促进策略提供了重要证据。

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_pbmc细胞_pbmc细胞分离注意事项

据介绍,在基线特征研究中,包括加强组的71名参与者和对照组的51名参与者。加强组的中位年龄为28.00,对照组为26.00。加强组31名 (43.70%) 参与者和对照组22名 (43.10%) 参与者为男性。加强剂组的体重指数略低于对照组。正如预期的那样pbmc细胞,“引发”两剂灭活疫苗接种后4-8个月的基线免疫反应在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针对S1、S2、N肽的每百万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中位IFN-γ 斑点形成单位 (SFU) 对照组分别为5 (IQR 0-10)、0 (0-10) 和 15 (5-35) ,加强组分别为10(0-20)、5(0-20)和10(0-25)。

接下来,该研究评估了中和抗体水平和抗RBD抗体水平:在加强组中,sVNT和pVNT的几何平均滴度 (GMT) 分别为18.19和24.89,总抗RBD抗体和IgG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8.47(BAU)/mL和4.42(BAU)/ml。在加强接种后第14天,pVNT 水平是基线水平的75.58 倍,sVNT几何平均滴度(GMT)增加到基线水平的503.47倍,到第28天增加到基线GMT的448.60倍。

第14天的中位抗RBD抗体水平和IgG水平分别为8342.00BAU/mL和1218.50BAU/m,显著高于基线抗体水平。到第28天,总抗RBD抗体水平和 IgG水平比峰值水平略有下降。

对照组表现出稳定的低抗体滴度pbmc细胞,第三次给药后14天的抗体水平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注射之间不同间隔的方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基线水平相比,这些加强剂量诱导对四种变体假病毒的中和GMT水平增加了至少70倍。

在加强组中,加强剂量后3天内,30名和8名参与者报告了要求注射部位和全身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注射部位和全身不良反应是疼痛和疲劳。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中度,并且在加强接种后3天大部分消失。

研究发现,在两次疫苗接种后4-8个月,参与者的中和 GMT 仍可检测到,但与第二次接种疫苗后14天相比有所降低,特定T细胞产生的IFN-γ也可检测到,但低于第二次接种疫苗后的12周。对于所有测试的VOC,与第二次接种疫苗后14 天相比,在之前的两剂灭活疫苗之后的第三次加强剂量可以显著召回和增加功能性B细胞反应的27到75倍。

这些发现表明,两剂灭活疫苗的“启动”可以引发持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这可以通过第三剂加强剂成功地召回,以提供针对新冠病毒及其变体的保护。

该研究显示了令人满意的安全性数据,之前的试验报告了健康成人在三剂蛋白质亚单位疫苗接种的整个计划中48%的轻度或中度不良事件,与该研究结果相似。该研究建议在两剂灭活疫苗作为初免后,第三剂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作为加强剂,对于18-59岁的健康成年人可能是安全的。

综合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第一财经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设计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iyuanshu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