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武城状元
文/时云山
一、武城状元的特点
1、人数众多。自唐武德五年(622年)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科考,到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止,在1283年中,共出现文状元504人(一说529人),加上武状元和一些短命皇帝年代的状元,共计777人。其中武城县17名。在全国2862个县市区中,只有安徽省的休宁县(19名)和山东省的武城县,被国家文化部传统文化促进会命名为“中国状元之乡”。
2、比较集中。从朝代上说,武城状元主要集中在中古时期的唐朝(14个);从世家大族来说,主要出现在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武城崔氏家族(15名)。
3、具有几个第一。孙伏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文状元)。崔元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历史上共出现17名)。
4、含有诸多故事。孙伏伽与玄武门之变有关联,与唐初赦免农民起义军人物有故事,对唐初的“贞观之治”有贡献;崔元翰即是《西厢记》中的崔相国,崔莺莺即崔元翰之女。一部戏剧,天下尽知;崔圆与安史之乱、玄宗入川的历史事件关系密切,并由此入朝为相;韩克忠与明初(洪武三十年)科考案的曲折故事有所关联。
二、武城状元籍考
(一)崔氏源流
助周灭纣的姜子牙,因有功被封于齐,为齐国始君。其孙嫡出季子者,让位于兄弟叔乙,自己采食于齐国崔邑(有史载即在清河附近),因封地而取崔姓,季子为崔氏始祖。
齐都位于临淄。十一世后有齐国正卿崔杼者,因立嫡立幼事(前妻生崔强、崔成,后妻生崔明),引起“崔庆之乱”,“崔杼弑庄公”,被满门抄斩。仅崔明幸免于难,逃奔鲁国,后代又列鲁国公卿。
(二)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年间),崔氏后裔崔意如落籍赵国东武城。秦统一六国后,封崔意如为东莱候,崔意如生二子,长子崔业,字仲基;次子崔峰 ,字仲牟。西汉初,高祖刘邦让崔家长子袭候,崔业被封东莱候,居住清河东武城,崔峰迁居博陵安平,二支崔氏始分开居住。博陵崔氏人物的祖籍乃清河武城由此可证!
(三)“二崔”的分支
“二崔”分支后经过不断繁衍、开枝散叶,外迁发展,后形成十房,其中清河东武城崔氏六支,博陵安平崔氏四支。
清河六支:1、郑州崔氏,是曹魏崔林曾孙崔悦一支的后代,崔悦四世孙崔蔚是“郑州房”的始祖;2、许州鄢陵房崔氏,是曹魏崔林曾孙崔悦一支的后代,崔悦四世孙、郑州崔氏始祖崔蔚之子崔彧是“许州鄢陵房”的始祖;3、南祖崔氏崔灵茂;4、清河大房,是始祖崔休子崔凌、崔仲文、崔叔仁三支;5、清河小房,最为煊赫,入隋唐支之始祖为崔大质;6、清河青州房,著名者自崔圆父祖始。
博陵四支:博陵大房、二房、三房、博陵安平房(略)。
博陵崔氏崔孝芬在魏末政治斗争中被高欢所杀,其子支因此转向西魏谋求政治发展。故,博陵崔氏史称“西崔”,而清河崔氏称“东崔”。清河崔氏在唐一代,六房中都有宰相。
(四)崔氏后人在何方
1、河北省故城县博物馆存文有论《东武城崔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曰:“崔氏之祖崔意如是鲁国人,生两子。长子崔仲基,住东武城。次子崔仲牟,住安平。崔琰、崔群,应是崔氏文化的主要奠基人。(三国时,崔琰事曹备受器重。两晋及南北朝时,特别是北魏时期的崔群、崔浩父子,明星闪耀,对当时后世影响巨大)。
2、故城县地域文化研究学者李文平孙伏伽,在其《消失的崔家庙》一文中讲:公元前257年(秦国第一代王——秦昭襄王“乙卯”年间),崔意如落籍东武城;秦统一中国后封崔意如东莱候。西汉初,长子崔业袭东莱候爵位,东莱改清河郡。同时,次子崔峰迁居安平。(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公元前246年。崔意如落户武城11年后被封“东莱候”,落籍40年后的西汉初封长子袭爵,同时,二崔始分。)
自秦汉至西晋南北朝时期,东武城崔氏、安平崔氏繁衍生息,逐渐形成山东(太行山以东)名门望族。其中东武城崔氏发展到六大房支,其中南祖房最大,且是最重要的房支,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先后出现过10位宰相。唐代调露元年(679年),武城县城南移至今建国镇王行杖附近,南祖房随县城移至今关庙东六里处,村名崔家庙,人称“崔家花园”。以后附近村庄也以此命名:如关庙、刘庙、宋庙、赵庙。
民间谱牒记载,崔家庙为东武城崔氏居住地。崔家庙村东北有崔家花园,占地千亩。村东北还有崔氏墓群。崔家庙消失于宋代。上世纪中期墓群的石人石马还极具规模,文革时期被捣毁。
崔家庙宋代消失的原因:
晚唐时期,朝政腐败,南衙北司相互争斗,藩镇割据势力不断增强。宦官当道党朋相争,皇帝昏庸无能,政权风雨飘摇。这个时期有些官员野心膨胀、利欲熏心,他们或阿附于南衙北司,或投靠于藩镇割据,崔氏有意无意地搅进当时的政治斗争漩涡。有些在朝为官的崔氏成员丢掉了家风,日渐骄矜,僭越皇权,给武城崔氏家族留下不光彩的一页,其中宰相崔昭纬、崔胤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黄巢起义军的打击下,武城崔氏与其他世家大族的势力遭到重创。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五代十国军阀混战时期,朝内、地方官员几乎都参与了争斗,各级政权都受到了武城崔氏成员的掣肘,逐渐形成了一派政治势力,盘根错节,勾心斗角,互相倾轧。
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前后53年,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坐上了皇帝宝座,才有了中原的统一。宋初,各州郡的官员基本上保持了原班人马,以世家大族崔党为首的政治势力猖獗一时。他们妄加抨击朝政阻挠皇旨推行,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对新兴的宋朝政权构成威胁。赵匡胤对与他一起打江山的石守信、王审琦、杨光义、王政忠、刘廷让等“异性十兄弟”尚且不放心,“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他们的官职,哪能容他人违抗圣旨异行造反。于是,赵匡胤当机立断,从朝内到地方进行了一场大清洗,世家大族崔党势力遭到灭顶之灾。
传说,当年赵匡胤派兵血洗了崔家庙,留在村中的男女老幼,几乎无一人幸免,崔家花园也被付之一炬。在这次浩劫中生还的崔氏成员,或隐姓埋名,或流落他乡,从此,崔家庙在人间消失。
有关血洗南祖房崔家庙一事,在史书上找不到记载文字。也许对统治阶级来说,这样的屠村司空见惯,不值得一提,史学家也忽略不计。但是,周边其他姓氏的家谱上赫然写着“高祖崔意如”,如建国镇河西街王氏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其祖上崔家庙蒙难时,他正在外祖父家居住,后来便依外祖父之姓,改姓王,一直没有更正过来。还有关家庙及附近村庄的“姜”姓,与崔姓同出一源,崔家庙被血洗后,都改姓姜。
三、武城状元现象启示
1、社会时代性。即与时代发展进步紧密相关。状元现象是关于教育和人才的社会现象。武城状元的集中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潮——唐朝,这是一个文化的朝代,是诗歌的巅峰。武城状元的成批涌现,与重视教育,推崇文化,国泰民安的社会历史环境是相关相联的。
2、文化传承性。武城崔氏家族是自西汉兴起的世家大族,历代重视文化教育,家学渊源,为后代子孙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储藏,并代代传承。在教育人才方面,武城崔氏家族还具有重视家庭教育和蒙学教育、祖父家人以身作则的优良传统。
3、追求上的坚定性。武城崔氏家族在历史上也曾遭遇许多挫折,有几次面临灭族的危险。唐初,先是受到太宗、高宗朝抑制世家大族政策的影响孙伏伽,经过则天朝各级官员噤若寒蝉的铁幕政治,又饱受安史之乱社会动荡的苦难,武城崔氏子孙认定文化立身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于流离颠沛之中不废学业,艰难困苦之中持之以恒,终至状元叠出,人才涌现。
4、事业上的本色性。武城状元皆怀着“耿耿星河,天下春秋”的社稷情怀,文化立身,不失本色。做官的,规矩本分,耿直敢谏,忠心报国;搞学问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著书立说,传学后世,大多都是历史上的正能量人物。
孙伏伽画像
推介武城文人,传播武城文化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设计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iyuanshu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