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ChatGPT之后,美国谷歌公司研发的聊天机器人“巴德(Bard)”来了。21日起谷歌翻译,谷歌在美国和英国率先开放了“巴德”的使用申请。
今后,“巴德”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新信息为用户“提供新鲜、高质量的回复”。但与同类软件一样,“巴德”也有“成长的烦恼”。
有啥“卖点”
21日起,美国和英国用户便可在线“排队”使用“巴德”,机会先到先得,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年满18岁。此前,“巴德”仅向一小部分谷歌“信赖的测试人员”开放。今后,谷歌计划面向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分阶段开放更多“巴德”的使用权限。
和同类软件一样,“巴德”是谷歌打磨多年的一款产品。它的前身是谷歌近年来研发的另一款对话应用程序语言模型系统(LaMDA)。尽管LaMDA从未完全向公众发布,却为不少人所知。去年,一名谷歌工程师称LaMDA太逼真谷歌翻译,已成“人”,一度引发关注。
在功能上,与不久前火出圈的ChatGPT一样,“巴德”也建立在大型语言模型之上。经过大量“训练”,这类机器人可以对用户发出的指令做出回应,例如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而“巴德”的一大优势在于,它会针对某些问题提供三种答案或方案,供用户选择。
就像一名管家,“巴德”还号称可以执行更为日常的任务,比如为策划聚会提供建议或根据冰箱内剩余食材建议午餐内容。
依靠谷歌这一大型搜索平台,“巴德”还有着另一大竞争优势。昨天,当被问及“瑞士信贷发生了什么?”“巴德”的回答是:“瑞士信贷是一家瑞士的跨国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总部位于苏黎世。”同时,“巴德”给出了维基百科链接作为信源。
不过,“巴德”的反应似乎仍然“慢半拍”,并未提及瑞银集团日前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信等情况。但与同类软件相比,“巴德”的表现仍可圈可点。相比之下,ChatGPT拥有的“知识”仅限于2021年之前。
不过,“巴德”的一个缺点是目前只会说英语,预计今后会用更多语言与其他地区的用户“交流”。
激烈竞争
“巴德”问世之际,正值各大科技巨头抢占人工智能领地。去年11月,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发布了大语言模型ChatGPT,由于能在数秒内按用户需求写出论文、诗歌或编程代码而引起轰动。
3月14日,OpenAI发布升级版ChatGPT——GPT-4,号称更“聪明”、更强大。两天后,微软将ChatGPT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纳入广泛使用的办公软件……
当被问及推出“巴德”的背后是否存在竞争因素时,谷歌的高级产品总监杰克·克劳奇克说,该公司的重点是用户。他说,“巴德”旨在提升用户效率,激励用户创新。
谷歌方面还表示,没有计划在“巴德”的早期版本中投放广告,目前的主要考虑是通过用户反馈改进程序。
只是辅助?
尽管外界预期谷歌将把“巴德”融入现有产品,包括谷歌搜索平台,但谷歌却没有跨出这一步,并强调“巴德”仍是一项“实验”。此外,相比同类软件轰动性的推出过程,舆论注意到谷歌更为谨慎。
分析认为,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聊天机器人仍有缺陷。在上月的一场演示中,“巴德”在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上给出了错误答案,引发关注。谷歌母公司字母表的股价当天下跌近8%,市值蒸发近1000亿美元。
在此次推出时,“巴德”也给用户打了一剂“预防针”。它的自我介绍是:“‘巴德’是一项实验,并不总是正确,需要您的反馈……”
其次,聊天机器人所依托的人工智能技术仍有争议。由于这些机器人的“知识”基于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因而可能存在偏见和错误信息,甚至将其大范围传播。
去年11月,脸书母公司元公司发布类似聊天机器人产品,由于它提供的结果错误连连、存在偏见,公司不得不在三天后被迫将其下架。
此外,聊天机器人的涌现不仅可能取代一些职业,还可能危及谷歌等平台最赚钱的业务——搜索。如今,搜索引擎已成为数十亿人进入互联网的门户,而谷歌在这一领域占主导地位。但在不远的将来,当用户可以立即得到简洁的答案,谁还会去搜索海量的信息?
据报道,谷歌前特别项目总监阿德里安·奥恩说:“谷歌开始在这个领域发挥作用很重要,因为这是世界的发展方向。”但是,转向聊天机器人也可能会颠覆谷歌依赖广告的商业模式。
因此,谷歌预期“巴德”不会取代传统的搜索平台。“互联网上有很多信息,可以供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我预计,随着人们使用‘巴德’,搜索将继续成为一种辅助。”克劳奇克说。在用户使用“巴德”的同时,还有一项名为“谷歌一下”的功能可以使用。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设计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iyuanshu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