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读屈原《山鬼》与现代人心中的鬼形象有所不同恐怖的意思,那时还有宗教的味道,一种人们想要祭祀的神灵,据考证是《高唐赋》里的神女瑶姬,温柔多情,与《浮士德》笔下的地灵等精灵类似,所以中国远古时期的信仰个人看来也类似于一种泛神论,当时的鬼并没有给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感,发展到稍近一些的时期如清初的《聊斋志异》,即时不是发生人鬼之恋,但其出场未免让人恐怖,到现代的鬼片如《黑楼孤魂》,就更是让人恐怖得不敢回想,更不用说看第二遍了,到现在本人都不敢看《异度空间》。
仔细想起来,现代中国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却反而比古人更恐惧鬼神,实在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恐怖的意思,鬼出现在人的世界之可怕,已远远超越了“神秘”二字所能囊括的含义,而进入一种极度“虚无”的境地。难道对鬼的恐惧与不信鬼神有很紧密的联系么?越是不信,越是神秘,越是恐惧,越是在书中或电影里能渲染出一种极度的恐惧情境。
而西方到现在都有神学与信仰,生活中的西方人却不太有如中国人一般的恐惧鬼神,即使常有专门的吸血鬼文化,也不见得有中国人鬼片的毛骨悚然,其恐怖程度难以望其项背,想来也与其文化倾向于追根究底有关,什么事物一旦追寻个究意之后,你就不再对它有神秘感,就不再会恐惧了,反而是未知的或让你有彻底的虚无感的东西,越是让你恐慌。
而人鬼之恋,中西方倒是自古至今都有某些相似的故事,比如高唐赋里的巫山神女与楚怀王之间的爱情,西方有《人鬼情未了》、《暮光之城》、《惊情四百年》,当然《聊斋志异》里大量都是人鬼之间的故事,鬼多为女鬼,人多为书生,西方的吸血鬼与人相恋的多是男鬼。
中国的鬼很多都是先出现于梦境,楚怀王也是先在梦中梦见,有时候也是似梦似真,如梦似幻,比如《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到底是在梦中还是曾作为鬼魂与柳梦梅来往,都有一层神秘的梦幻感,那时候的鬼魂还没有十分恐惧的骇人的感受,到了聊斋志异的时候,不管是书里的内容,还是拍成鬼片,都极力渲染那种恐怖的气氛,似乎天人两隔时,鬼比人要恐怖得多了。
而西方比鬼更恐惧的是妖,但也非神秘的恐怖,比如塞壬是因其具诱惑性让人迷惑而受害,体现其美丽外表的欺骗性与虚伪性,这与中国鬼是完全相反的,中国的鬼是氛围与外表恐怖,然而很多时候是好的,害的也是坏人,或者是来报仇雪恨的,《聊斋志异》里的很多时候都是对牛鬼蛇神的一种歌颂,“牛鬼蛇神比那正人君子更可爱”,这与道家文化息息相关,中国的鬼属于一种道教文化,然而天人两隔的程度并非如人与自然一样是协调的,往往神秘中让人产生向往,会将鬼想得比人好得多,不象古希腊时期神与人的差异那么小。中国古代的神女其实也属于道教文化,但其内涵则是诗性的,因为道教文化基本上是一种清寂的讲究修炼而不肯定欲望的文化,所以以神女为爱情故事的主人公实际上是一种诗性中的浪漫主义。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设计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iyuanshu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