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丘是中国古代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祭坛。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对祭天大典奉行不辍,每年按时祭祀以祈祷国泰民安。

北京天坛圜丘是明、清两代帝王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其建筑结构具有独特的风格。

天坛公园圜丘介绍_圜丘_圜丘坛

北京天坛圜丘

北京天坛圜丘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是嘉靖皇帝为了实行四郊分祀而专门修建的祭天建筑。最初修建的圜丘坛是一座青色琉璃祭坛,其原址就在现在圜丘坛的位置上。

圜丘_圜丘坛_天坛公园圜丘介绍

明嘉靖帝像

明朝初建的圜丘坛和现存的圜丘略有不同,根据历史记载:圜丘共有三层坛面,坛面最上层直径五丈九尺,高九尺,铺砖九重,栏板共计36樘;坛面中层直径九丈,高八尺一寸,铺砖七重,栏板共计68樘;坛面最下层直径十二丈,高八尺一寸,铺砖五重,栏板共计100樘。

坛面及栏板皆用青色琉璃。从历史上对于嘉靖朝初建圜丘坛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圜丘比今天的圜丘要高,每一层坛面的直径也比今天的圜丘小。

天坛公园圜丘介绍_圜丘坛_圜丘

明嘉靖朝圜丘

嘉靖朝初建的圜丘坛在使用了一百余年之后明朝的统治走到了尽头。清朝定都北京之后沿用了明朝的宫殿、坛庙建筑并做了符合满洲民族特色的修改。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对于圜丘均实行日常养护并在举行祭天大典之前进行岁修。到了乾隆朝,已经使用了二百余年的圜丘坛仅通过日常的养护及修补难以恢复初建时期的光彩,同时由于坛面尺寸狭窄和祭坛过高摆放祭品和举行仪式时多有不便。

天坛公园圜丘介绍_圜丘_圜丘坛

清乾隆帝像

乾隆十四年(1749)圜丘坛改建工程开始。改建成的圜丘坛处处体现“九”以及“九”的倍数,将天数运用到极致,同时将阳数以及《周易》的理念运用到圜丘的数理思路上来。

圜丘三层坛面均铺砌九重艾叶青石,每重艾叶青石的数量也为“九”的倍数,体现了“九重天”的思想。圜丘上层坛面直径九丈,体现“一九”之数;中层坛面直径十五丈,体现“三五”之数;下层坛面直径二十一丈圜丘,体现“三七”之数,圜丘三层坛面的直径将“一、三、五、七、九”的阳数理念运用到其设计思路上来。

圜丘_天坛公园圜丘介绍_圜丘坛

汉白玉栏板和艾叶青石坛面

圜丘坛的栏板均用汉白玉建造,上层36樘栏板包含的四个“九”;中层的72樘栏板包含八个“九”;下层108樘栏板包含十二个“九”圜丘,整座圜丘坛的栏板一共216块包含了二十四个“九”。

天坛公园圜丘介绍_圜丘_圜丘坛

《周易古经今注》书影

圜丘栏板的数理设计除了体现“九”的倍数之外还暗合《周易》的思想。按照《周易》的思想,天为乾,乾卦共有六爻,每爻三十六策,六爻共216策。因此圜丘总共216块栏板暗合乾卦的216策。

圜丘坛_圜丘_天坛公园圜丘介绍

清乾隆朝改建后的圜丘

北京天坛圜丘的设计与建造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数理观念和哲学思想,嘉靖朝始建的圜丘与乾隆朝改建的圜丘体现了我国明清时期建筑设计者们的创造才能和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

现在,圜丘依然坐落于北京天坛,等待人们在惊叹古人的设计思想以及精湛技艺之余,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探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设计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iyuanshu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