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说人要有大志向,只有有了“匡济天下”的雄心壮志,才能做一番大事业。

比如说那个项羽和刘邦,他们见到秦始皇,一个说“我将来要取代他”,另一个则说,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就应该像他这样。而后来正是这两个人推翻了秦王朝,最后演绎了一场谁主大地沉浮的壮阔战争——楚汉战争。

不过,事物都有个环境和条件,不具备一定的条件或者是环境不对,胸怀天下也就变成了有野心。比如说这个士兵三国刘琮,你想当将军可以,假如说排长派给你任务,你这时说我想当排长,恐怕就会成为问题了,难道排长不是通向将军的一个阶梯吗?

三国是个乱世,不少人拉起一支队伍就是一个“将军”,占据一个州郡就是一方诸侯,这些人有几个不想拥有天下?可这时候你自己给自己封一个皇帝试试,肯定会是第一个找死的人。

还有,更多的人是在辅佐将军和诸侯,这时候你只能收起你那个大志,只展示才能即可,否则,这祸事马上就会来临,毕竟,没有几个人会有司马懿那个机会和条件。

三国时期就有那么一个人,只因为年轻时就有“猛志”,说了那么一句大话,就导致了罹祸被杀。

这个人叫做娄圭,他就是那种泛泛而论的大将。

娄圭字子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大志向,经常发感慨说:“男儿在世上,就应该得到数万军队,千万匹宝马在身后。”同伴们都笑话他。

娄圭曾经因为藏匿逃犯,被官府判死,关押在死囚牢里。在越狱逃跑的时候,逮捕他的官吏追赶得非常急,娄圭换了衣服,看起来好像是帮助抓捕犯人的人,抓捕的官员不能察觉,娄圭得以逃脱。

汉献帝初平年间(191—193),娄圭在荆州北边招募军队,聚集了一些部众,依附于刘表。这期间,娄圭曾经为刘表迎接北方流亡避难的客人,想将他们迎接到荆州,因为这时候关中、洛阳地区正乱,有大批人口都逃亡到荆州,其中不乏一些士人才子。

在流亡的部队中,有一个叫王忠的人,他不想去荆州,于是率领流亡人士反过来攻击娄圭的迎接部队,夺走了娄圭的兵士,聚集了千余人向北投奔了曹操。这次事件之后,估计娄圭觉得没有脸见刘表吧?于是也向北投靠了曹操。娄圭少年时和曹操有交往,曹操就让他做大将,参与谋划军国大事,但不让他掌管军队。

建安五年(公元200),娄圭在跟随曹操平定冀州时立有功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娄圭随曹操南征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率州投降,并以礼节仪式迎接曹操。曹操的手下大将很多人都怀疑刘琮有诈,曹操就来问娄圭。

娄圭说:

“天下纷乱,各自都贪图王命以自保,现在刘琮以礼节归顺,这一定是真的。”

曹操认为非常正确三国刘琮,于是进兵接受刘琮投降。当时曹操进兵都是以天子的名义,娄圭看明白刘琮这样的人没有能力也没有大志向,能得到皇帝的任命肯定是出于真心,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些功劳,曹操给了娄圭优厚的俸禄,娄家也积累了很多财富,也难怪曹操会说:“娄子伯比我还富裕,只是权势不如我罢了。”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娄圭跟随曹操在关中平定马超、韩遂叛乱。九月,曹军强占渭河南岸,但曹操立足未稳,就遭到了马超骑兵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而岸边又都是沙子,曹军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安营扎寨。

这时娄圭提出建议说:

“现在天气寒冷,可以用土沙筑城,然后灌进水,水结成冰,就会坚硬的像铁石一样,城池一夜便可建成。”

曹操接受了娄圭的建议,果然一夜建成一座城,并凭借此城的掩护,全军渡过了渭水,从此变被动为主动,牢牢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

曹操时常感叹说:“娄圭的谋略,我比不他啊!”如果说这话有点儿夸张,但说娄圭智谋出众却是名副其实。不过,有智慧的娄圭却死在了他的“猛志”上。

三国之我是刘琮_三国小霸王刘琮txt_三国刘琮

有一回,娄圭和习授同乘一辆车,看到曹操外出,习授感叹曹操父子的权势,说:“父子俩看上去都很开心啊!”娄圭说:“人生在世,事情要自己做到,怎么能光看到别人风光呢?”习授将娄圭的话报告了曹操,曹操认为娄圭心怀异志,于是找了个理由将娄圭收监,后将其杀害。

看娄圭之死可有两点感慨:

封建社会,在君主面前人是不能有“大志”的,这会被看成是有篡逆之心,何况曹操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人。假如真有,就应该像陈胜、项羽、刘邦等人那样,从小到大做起,而不是这样无所顾忌地随口而说;

由此引出了第二点感慨,因言获罪。从周厉王弭谤,到以腹诽罪治人,整个封建社会始终都存在因言获罪的问题。当然,任何时候都有个言责自负的问题,所以,古人也要求臣下和士子们要有一种修养,谨言慎行。

END

编辑|三国故事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设计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iyuanshu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