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主要的情报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内行厂。

锦衣卫负责侦查国内外情报,直接对皇上负责,拥有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秘密审讯的权利。东厂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朝廷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信息,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反对派,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西厂设立于宪宗时期,首领为汪直。1482年后被废。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内厂设于武宗时期,任务是牵制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的权利,防止它们三个机构相互勾结权利的扩展,是武宗为政的另一种手段。首领为宦官刘谨,刘谨伏诛后,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仅留东厂。

缇骑按剑而前翻译_缇骑

说起明朝的锦衣卫组织,很多人会想起飞鱼服和绣春刀,还有高大帅气的汉子。似乎成为锦衣卫,是一种象征。直到现在很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16世纪,连17世纪的一点先进思想都没有。一些民族激进主义者还幻想着古代社会的美好,这基本上都是大民族主义和愤青的结合体。明朝的锦衣卫组织发展之初只有区区1000多人,但是到了明朝的后期竟然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全部认识增加到了9.6万人。

其实在明代刚成立的时候,并没有锦衣卫之说,不过有拱卫司的说法缇骑,后来改名为 “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 ,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年)才改名为锦衣卫。

缇骑按剑而前翻译_缇骑

锦衣卫原先是军事建制。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了12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即一部分是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只负责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一个个长得牛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气十足,声音洪亮,从外表上看颇有威严,对人有一定震慑作用。锦衣卫中负责“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

由于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的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对他们干扰,因而使得锦衣卫可以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案,并直接呈送皇帝。所以,朝中官员多畏惧锦衣卫。但是,锦衣卫的刑讯范围只针对官员士大夫,所以一般不会审讯以及捉拿普通百姓。普通的百姓只通过正常的流程进行处理。

缇骑_缇骑按剑而前翻译

洪武时期,因为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朱元璋下诏焚毁锦衣卫刑具,废除了他们的这项职能。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恢复了锦衣卫的所有权力,并有所加强。他设置了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直接逮捕和拷问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机关无权过问。明宪宗成化年间又增铸了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专呈皇帝,毋须通过指挥使转达,使锦衣卫北镇抚司成为皇帝直辖的司法机构,权力达到极致。

负责侦察、缉捕的锦衣卫官校称为“缇骑”。由于权力缺乏限制,他们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

另外,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所以说,明之亡于厂卫,是间接引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缇骑_缇骑按剑而前翻译

李自成在占领北京城期间,为了收刮金银珠宝,向明朝遗臣们进行所谓的追赃行动,身为特务组织的锦衣卫当然无法幸免,锦衣卫官员就有一大半死于这场所谓的追赃行动,清朝入关后,锦衣卫的官员又向多尔衮投降了。

清朝入关后,满清全面接受明朝制度,因此,锦衣卫也在收编之中。顺治初年,清廷沿用了锦衣卫的官名,但取消了锦衣卫侦缉、监狱的职能,只管理皇帝仪仗人员。顺治元年十二月赏赐朝中汉大臣的名单中缇骑,有“锦衣卫掌印指挥王鹏冲”之名。当宗人府和内务府建立后,清廷派辅国将军锡翰以内大臣总理锦衣卫的全权事宜,便将锦衣卫从皇帝直属变为宗室从属机构。此时的锦衣卫从权力巨大的明廷监察机构变成了清朝的仪仗队。因而在顺治二年,清朝正式将锦衣卫改名为銮仪卫。从此锦衣卫之名就在北京消失了。顺治三年七月,清廷下诏“革銮仪卫缉访人役,永著为令”,彻底裁撤了锦衣卫的侦缉职能,成为清朝入关后一直存在的常设部门。

缇骑_缇骑按剑而前翻译

和珅

作为皇帝的仪仗队,銮仪卫也曾出过历史名人,大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和中堂就是銮仪卫侍卫出身。和珅在此岗位上近距离接近乾隆,最终一飞冲天,成就了清朝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人物,以巨贪留名史书。

长按 识别图中二维码

打赏 鼓励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设计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iyuanshu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