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系统引导
(1)在主板的BIOS 中,设置成从 DVD-ROM启动,把光盘放入光驱,出现如图 2.1 所示界面。安装程序从光盘成功引导后,会显示有几个选项的引导菜单。如果在 60 秒内没有按任何键,则运行默认引导选项。要选择默认,可以等待计数器超时或者按键盘中的“Enter”键。要选择默认选项外的其它选项,可使用键盘中的箭头键并在选中正确选项后按“Enter”键。
图 2.1 安装 Centos Linux 启动界面
从上面的启动界面可以看到,Centos 7 安装程序有三个启动选项可供选择,分别是:
选择“Install CentOS7”即可自动进入图形界面的安装过程;如果要测试下安装介质是否存在问题,可选择“Test this media & install CentOS 7”,此选项为默认选项,它会首先检测安装介质的完整性,然后启动安装程序,自动进入图形界面安装过。“Troubleshooting”选项主要用于帮助解决各种安装问题以及对系统的故障修复。
(2)选择“Troubleshooting”然后回车,得到图 2.2 所示界面:
在“Troubleshooting”界面下,有四个功能选项,分别是:
这四个功能选项中,用的比较多的是援救CentOS模式,它可用于系统内核问题、配置文件错误、磁盘错误等造成的系统无法启动时故障的修复。
图 2.2 CentOS 7 救援模式
Linux常用的安装方式有两种,即字符和图形。从 CentosOS 6.x 版本以后,字符安装方式已经基本不推荐使用了,默认都是图形安装方式,不过系统安装程序仍然保留了字符安装的接口,如果需要通过字符模式安装系统,可在图 2.1 所示界面下,按键ESC,然后在“boot:”后输入“Linux text”,则进入字符安装界面。
注意:图形方式和字符方式安装Linux的过程是一模一样的。如果安装的电脑本身没有显卡或者显卡不支持图形安装的话,我们就可以选择字符安装。一般我们都选择图形安装方式。
(3)在图 2.1 中,我们选择Install CentOS 7,直接按Enter键,选择图形安装方式,然后进入图 2.3 所示的界面。
此步骤是选择系统安装过程中的语言,这里选择“English”选项,当然可以选择“中文简体”centos安装图形界面,不过建议选择英文安装。选择英文的好处等到系统安装完毕大家就能体会到了。选择完成,点击“Continue”进入下一个安装界面。
图 2.3 安装过程语言选择
(4) 此步骤是一个系统安装总览,如图 2.4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安装过程可分为三大部分:
依次为本地化安装(LOCALIZATION)、软件安装(SOFTWARE)和系统安装(SYSTEM),本地化安装主要包含时间时区设置、键盘鼠标设置和语言支持设置,软件安装包含安装源和软件安装两个部分,系统安装包含磁盘分区、内核崩溃转存、网络设置三个部分。鼠标点击每个部分即可进入设置界面,下面依次介绍。
图 2.4 Centos7 系统安装总览
3.本地化设置
(1)点击图 2.4 中DATE&TIME部分,即可进入系统时区、时间选择,如果在中国,就选择Asia、Shanghai选项,如图 2.5 所示。选择完成,点击左上方的Done按钮返回图 2.4 界面。
(2)在图 2.4 中,KEYBOARD部分,保持默认的English(US)即可,接着点击LANGUAGE SUPPORT部分,选择需要安装的语言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安装的语言包,这里选择英文、简体中文两种附加语言包,如图 2.6 所示,选择完成,点击左上方的Done按钮返回图 2.4 界面。
图 2.6 选择系统附加语言包
4.软件安装设置
(1)下面进入安装源配置部分,由于Linux有多种安装方式,因此这里也可以选择多种安装源,在图 2.4 中,点击INSTALLATION SOURCE部分,即可进入系统安装源配置界面,如图 2.7 所示,因为这里介绍的是通过光驱方式安装系统,所以选择默认即可,选择完成,点击左上方的Done按钮返回图 2.4 界面。
图 2.7 选择系统安装源
(2)下面进入系统安装软件配置部分,在图 2.4 中,点击SOFTWARE SELECTION部分,即可进入软件包安装选择界面,如图 2.8 所示。
图 2.8 软件包选择安装界面
CentOS 7.x 版本的软件包选择界面与CentOS 5.x/6.x版本有很大不同,在CentOS 7.x 版本中,对软件包根据Linux的多种用途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了10 个应用场景。
关于软件包的选择,有一定的规则,一般经验如下:
本次安装我们是将 Linux 作为服务器来使用的,因此这里选择“Server with GUI”,在选中左边的安装环境后,右边会出现已选环境的附加软件,这些软件包可选可不选,这里我们选择三类附加软件,如图 2.8 所示。
对于 Linux 服务器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需要什么软件包就安装什么,不需要的一定不要安装,多余的软件包不但占用磁盘空间,而且会给服务器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当 Linux 作为一个服务器来使用时,要遵循按需安装、不用不装的原则,比如要搭建一个DNS服务器,仅仅需要安装DNS软件包和一个基础系统内核即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效率和保障系统安全。
选择完成,点击左上方的Done按钮返回图 2.4 界面。
5.系统安装设置
(1)现在进入磁盘分区阶段。在图 2.4 中点击INSTALLATION DESTINATION即可进入磁盘分区阶段,如图 2.9 所示,可以看到,有一个硬盘sda,该硬盘大小为100GB。
图 2.9 磁盘分区主界面
在进行分区之前,我们进行 Linux 分区的一些必要说明。
Linux 系统下必须的分区为根分区(根分区用“/”标识)和交换(标识为 swap)分区。
分区相当于 Windows 中虚拟内存的概念,也就是内存数据与硬盘的交换。
对于swap分区来说,它由物理内存大小来定,原则如下:
物理内存大小swap分区大小
16GB以下
2倍的物理内存
大于16GB
可以视为swap分区和物理内存一样大
大于32GB
8GB或更小
虽然 Linux 默认只需划分根分区和交换分区即可完成系统安装,但是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如果只划分了/分区,那么当/遭到破坏以后,系统可能无法启动,存储在/分区的资料也可能丢失,这样很不安全。因此,我们建议给独立的应用分配独立的分区,这样即使某个分区被破坏,也不影响其他分区的数据,能最大程度减少系统崩溃造成的损失。
以下分区建议在安装系统时独立分配:
/boot:存储系统的引导信息和内核等信息
/usr:存储系统应用软件安装信息。
/var:存储系统日志信息。
根分区包含 Linux 系统所有的目录。如果在安装系统时只分配了/分区,那么上面的/boot、/usr 和/var将都包含在根分区中,也就是这些分区将占用根分区的空间。如果将/boot、/usr等单独划分,那么这些分区将不再占用根分区空间。
了解一些基本的分区知识后,下面开始进行磁盘分区。
(2)在图 2.9 中,首先选中100GB的那个sda 盘,然后在左下角有两个分区选项,第一个是Automatically configure partitioning 表示自动分区,第二个是I will configure partitioning,表示手动分区,如果对分区不熟悉,可以直接默认选择自动分区。
这里选择手动分区,选择完成,点击左上角的Done按钮进入图 2.10 所示界面。
(3)选择手动分区后,还需要选择分区的方案,如图 2.10 所示,可以从位于左侧窗格中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分区方案,可用的分区方案有标准分区、Btrfs、LVM和 LVM 精简配置。
其中:
这里选择Standard Partition分区方案,添加一个分区有两个步骤,首先需要创建一个挂载点,点击左下角的“+”来创建一个挂载点,如图 2.11 所示。
图 2.10 设置分区方案
(4)先创建一个/分区,/分区空间尽量设置得大一些,因为如果根分区空间满的话,系统可能会停止响应,系统运行的应用程序也会出现异常。由于将/boot 和/usr等分区已经独立出来了,根分区20GB空间已经够用了。
其实分区大小的设置是与硬盘大小相关联的,如果硬盘足够大,完全可以设置更大的根分区空间。保证系统够用而不浪费空间是划分磁盘分区的准则。
在图 2.11 中,挂载点(Mount point)可以点击下拉菜单选取,也可以自定义填写,分区大小(Desired Capacity)如20GB可直接填写20G即可,500Mb可填写500M,以此类推。设置完成后,点击Add mount point完成挂载点的添加。
图 2.11 创建系统根分区
(5)挂载点创建成功后会进入到图 2.12 所示界面,在左窗格中点击挂载点,可以在右窗格中做各种修改操作,例如编辑挂载点、修改分区大小、选择设备类型,选择文件系统类型、标签的选项进行自定义,以及是否加密或重新格式化相应分区等等。
对于文件系统的选择,默认是 xfscentos安装图形界面,但可以有swap、vfat、BIOS boot、ext2、ext3、ext4、xfs等七种类型可选,其中,ext2、ext3、ext4是 Linux 系统上主流的文件系统,RHEL/CentOS7.x之前版本,默认都是采用的 ext 系列的文件系统;VFAT 文件系统对应于Windows上面的FAT文件系统;swap 是Linux上面的交换分区;BIOS boot主要用于系统引导设备,是一个非常小的分区;xfs 文件系统是在RHEL/CentOS7.x 版本上才出现的一个高性能文件系统。
Label 选项是磁盘分区对应的一个标签,通过标签可快速的识别分区。Label 选项可填写也可不填写,默认为空。
挂载点一旦建立起来,对应的磁盘标识也就固定下来了,例如/分区对应的磁盘标识为/dev/sda1,这个sda1无法进行修改,除非删除分区重新建立。
所有设置修改完成后,点击图 2.12 中的更新设置按钮,完成磁盘分区的编辑。
图 2.12 编辑磁盘分区
(6)单击图 2.10 左下角“+”按钮,继续创建/boot挂载点,如图 2.13 所示,在Mount Point下拉列表中选择/boot,Desired Capacity输入框中输入大小为500M。
/boot分区无需太大,因为它只用来存储一些系统引导信息和内核信息。单击Add mountpoint按钮,/boot 挂载点就创建好了。
图 2.13 创建/boot 分区
(7)接着创建一个swap 类型挂载点。在Mount Point下拉列表中选择swap,然后在Desired Capacity输入大小,这里指定 4096M,如图 2.14 所示:
注意,这里是swap,而不是/swap。
图 2.14 创建 swap 分区
(8) 然后再分别创建/usr和/var分区,创建方法与创建/boot 分区基本一致,只是分区大小不同。
如果安装应用软件较多,可适当加大/usr 分区。/var 分区建议设置得大些,因为系统运行很长时间后,会相应产生较多日志。
(9)在创建完毕系统必须的分区后,如果有足够的空间,还可以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分区,用于存放自己的数据,这里创建一个/mydata分区。注意每个分区前都有/,因为每个分区都是在根分区下创建的。
为了保证磁盘所有空间都能被Linux利用,我们划分磁盘所有剩余空间给/mydata 分区。具体的操作是,在Mount Point中输入/mydata,然后将Desired Capacity输入框留空,这样就把磁盘剩余空间全部划分给了/mydata 分区,如图 2.15 所示。
图 2.15 创建自定义/mydata 分区
(10)到此,分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完成后的分区如图 2.16 所示。
要删除一个分区,可以点击图 2.10 中左下角的“-”,即可删除一个分区,所有设置完成后,点击左上角的Done按钮,进入图 2.17 所示界面。
图 2.16 创建分区完成后的界面
(11)在图 2.17 中,显示了所有与磁盘分区相关的操作,这包括创建、调整大小或删除分区和文件系统。可以查看所有的更改,如果需要重新修改分区,单击Cancel &Return to Custom Partitioning返回到分区界面。要确认分区更改操作,单击Accept Changes,返回到图 2.4 界面。
图 2.17 分区改变确认
到此,关于分区部分的所有基本操作,都已经介绍完毕。下面进入网络配置部分。
6.网络和主机名配置IP
这里根据需要设置IP地址,主机名信息:
点击configure,进行IP地址的设置,对服务器进行固定IP地址设定:
7.开始安装
点击开始安装,进行安装工作:
设置root用户的密码,以及普通用户名和密码:
重启系统:
8.完成安装
同意许可,完成安装。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设计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iyuanshu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