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在北宋时已脍炙人口。尤以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流传最广,可谓家喻户晓。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时杜牧为池州刺史任上所作。这首诗说明早在唐代时期我们人民在清明节这一天郊游踏青,祭奠先人的风俗已蔚然成风。

那你又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清明节来源_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故事_我们的节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古典节日之一,发源于商,成熟于周,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据古书记载,因这一时节气清景明,故称“清明”。大家都知道中国农历有二十四个节气,唯有清明既纳入节气,又单独成一个节日。二十四个节气中,这是独一无二的。

说到清明,就不能够不提清明节的大哥“寒食节”和”上巳节“。民间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

早年晋文公重耳还是公子时,晋国大乱,先是被他爹献公追杀,后又被其兄弟晋惠公追杀,那叫一个惨?逃亡期间,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作头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为了让重耳活命,随从介子推躲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说了句“苟富贵,无相忘”。

正所谓否极泰来,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是为晋文公。时值周室内乱,便出兵勤王, 诸侯会盟,周襄王也被请赴会,任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也就是周朝新的话事人,命他安抚四方,监督和惩治危害周天子的人,从此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晋文公当然不会亏待当初跟着他逃亡的这群小弟了,比如有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皆封侯封爵(这个后面细讲),唯独没有奖赏介子推。《史记.晋世家》记载“是以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子推”。

对此,介子推没有像其它人那样,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狐偃等“以为己力”邀功的行为,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还有些人并未跟随晋文公逃亡的人为了贪小便宜通过说些难听的话也来请赏,介子推因此很气愤,进而与其母隐居于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清明节来源_我们的节清明_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故事

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这首诗是酸是甜各位自己体会。

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自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江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悲恸之余,下令全国人民在这一天吃冷饭,禁烟火。所以人们以为,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的。但从史料上来看,寒食节要比介子推早了上千年,由此来看介子推和寒食节及清明节,并无太大关系。

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内容都相对单一。如端午的重点是送瘟神,七夕节的重点是祭拜牛女,重阳节的重点就是登高避疫。但与这些传统节日不同,清明节的内容要庞杂得多。细而化之,它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内容构成:

一为禁火:按传统,清明前后是需要禁火的;二是扫墓:按旧俗,清明这天,人们需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香烛等物资到墓地扫墓并祭奠先人;三是踏青:清明同时也是一个娱乐性较强的传统节日,每逢清明,人们都会携家带口到郊外踏青游玩,孩子们在草地上、树林里蹴鞠、斗鸡子、荡秋千、打毯、拔河、放风筝……仅从娱乐角度看,清明节确实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为数不多的以娱乐为主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来源_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故事_我们的节清明

与其他节日不同,清明是由三个传统节日融并而成的传统节日。历史上,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这三个节日离得很近。上巳节是农历的三月初三;寒食节是冬至后的第105天;而清明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这就犯了一个大忌讳。在汉语中,“节”的本义是“竹节”的意思。竹子要想长高,就必须有节制。一个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有张有弛有板有眼有节奏。而这个节奏的“板眼”就是“节日”。“节日”产生的原因有二:

一,是让人们在紧张一段时间之后,有意识地放松自己,在节日里养精蓄锐,以迎接下一次挑战;

二,是人们在劳作一段时间之后,也需要通过节日,特别是节日中的仪式,为自己充电,为整个社会充电。比如,通过从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种种拜年仪式,来强化自己与家人、亲朋、好友、邻里、同事,以及乡党间的人际关系,对已经出现问题的人际关系,进行重新的“格式化”。这种一年一度的仪式,还可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按道理,传统节日之间的间隔应该是等距的。如果违反这一规律,将几个节日堆放在一起,就会打破原有的生活节律,使生活变得毫无头绪。为避免类似问题发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它们合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清明节由上巳、清明、寒食这三个传统节日,被合并到了一起。

可以说清明节快乐吗?“三节合一”后的为现代清明节带来了什么?

清明节来源_我们的节清明_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故事

其一,禁火原本是寒食的习俗,而随着寒食节的融入,清明节便多了一个不许动烟火、只能吃凉食的习俗。另外,纪念介子推的子推燕,也出现在了清明节习俗中。

其二,随着上巳节的融入,清明节中多了踏青习俗。上巳节起源于古代的春社。在上古,春社是个男女相会的日子。《周官·地官司徒》云:“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一习俗到了唐代,便蜕化成为青年男女郊外踏青、水边赏花的习俗。杜甫《丽人行》所描述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绘的正是这种场景。在水边沐浴很可能与简狄吞卵生商的故事有关。今河南淮阳人祖庙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月三,很可能就是远古上巳节、春社习俗在当代的遗存。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故事_我们的节清明_清明节来源

其三,随着三节合一,清明扫墓祭祖习俗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在感恩祖先的同时,也找到了扫墓者与祖先之间的情感联系、血亲联系,同时为自己的做人做事,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扫墓活动在客观上也进一步加强了扫墓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使整个家族、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团结。其实,扫墓在秦时就已出现,但在时间上并不固定。最终定在清明,是秦之后的事。

其实清明节来源,“清明节快乐”的说法已经延续很长时间;相较而言,“不能说清明节快乐”,是近两年才冒出的说法。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人们对清明节的内涵了解不够深。“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扫墓祭祖让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慰籍和支撑,踏青、荡秋千、放风筝则让人们动起来。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满怀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些东西加在一起,都是为了要让我们快乐度过清明节,所以说清明节快乐没有问题。所以,送上“清明节快乐”的祝福完全没有问题。”“目前,最不宜说节日快乐的,应该是中元节。因为中元节是个追思先人的节日,民间普遍会进行祭祀活动,在这样一个肃穆、庄重的节日,祝福快乐不适宜,也并不吉利。”

清明节来源_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故事_我们的节清明

其次,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来源,清明节不仅是中国人的,而且是越南、韩国、朝鲜、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共同节日。随着近百年来的移民,清明甚至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华人的共同节日。弘扬这一传统节日,对于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增强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明天,清明节!你看阳光明媚,空气格外清新,思念故人的同时,也让我们去踏青赏花游玩,让明天的生活更加精彩美好。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设计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iyuanshu688